為響應“返家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深入基層,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蘇州理工學院冶材院學生積極參與社區(qū)服務工作,在社會的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在服務家鄉(xiāng)、服務人民中學思踐悟黨的二十大精神。
隊員汪雨桐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qū)皖西中學、固鎮(zhèn)天歌廣場進行了實地走訪和宣傳。她先參與了社區(qū)的“美麗鄉(xiāng)村志愿行”,在家鄉(xiāng)廣場協助拾撿煙頭、紙巾等垃圾,督促大家垃圾隨身攜帶,不在公眾場合抽煙;而后參與母校志愿活動,開學期間協助學生搬運行李;在上、下學期間,于校門口監(jiān)督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闖紅燈,同時提醒過往車輛注意減速慢行,不鳴笛。
她說:“經歷了寒假社會實踐,見到了社會真實的一面,每天遇到的情況還在腦;匦瑢嵺`生活給大學生提供了廣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連續(xù)四天,每天下午四點到晚上七點,她會攜帶垃圾袋和手套來到廣場、公園里拾撿垃圾,遇到有人抽煙,她也會提醒,禮貌與他們溝通,他們的態(tài)度也很好,積極配合并感到抱歉,可見當今社會公民已經有了強烈的“筑造文明城市,爭做文明公民”意識。實踐結束后,她表示:“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應用自己的熱忱和奉獻,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做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事。”
隊員劉恒宇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在大顧村村委會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志愿服務,主要幫助村里整理資料,輔助村里干部進行一些活動的開展,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在這五天里,他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深刻意識到了親身實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除此之外,隊員通過本次社會實踐認識到,當初次踏入社會時應當主動去適應環(huán)境,主動去熟悉人和事。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當放下面子,真誠地去向他人尋求幫助,尤其是前輩們,他們無論是從年齡或者是閱歷上,都更有經驗,而且要長期鍛煉自己的口才,提高與他人的溝通能力。
這次短暫而充實的實踐將對隊員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梁作用、過渡作用,將是他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隊員劉恒宇不禁感嘆:“我會更加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今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隊員張花彤積極參與本次寒假社會實踐,她來到了家鄉(xiāng)的栟茶鎮(zhèn)人民政府,所分配到的崗位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這段實踐經歷中,她盡她所能幫助有需要的人,雖然做的都是些小事,但也在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隊員認識到,作為新時代青年,要能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錘煉品德、勇于創(chuàng)新、實學實干、奮勇爭先,讓青春在新時代的廣闊天地中更好地綻放。
在這個寒假,還有很多和他們一樣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在基層工作崗位上揮灑汗水的科港學子,以青年學生的熱血和實踐行動為家鄉(xiāng)的建設和發(fā)展貢獻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