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院士為助農民脫貧,親自直播賣土豆
一股清流橫溢于紛繁世間,總有一些人甘于平淡,他們腳踏實地用自己的知識技術為國家和人民服務。他們不利功名而是扎根于不毛之地,懷科學之技為國為民。追求知識是他們一生的信仰,但他們卻不會忘記過著平淡生活的人民。
為了能夠讓大山中的農民科學種植農產品并把產品賣出去,他甘愿放下院士的頭銜,扎根基層用知識種植農產品、在網上帶貨直播,他就是"農民院士"朱有勇。一股清流在紛繁的社會綻放光彩,他授人以漁、為國為民,以不一樣的方式展現在人們眼前。與眾不同,敢于放下,走進人民
"我年輕,我來干!"2015年,當時剛滿50歲的工程院院士朱有勇非常堅定地說。5年前,接到國家及其有關部門的通知,中國工程院受命對云南瀾滄這個貧困縣進行對口幫扶。
瀾滄地處橫斷山區(qū)高原地帶,氣候不宜、交通不便,生活在這一帶的人大部分還過著貧困的生活。瀾滄縣處于云貴高原地區(qū),這里氣候常年惡劣,土地貧瘠,交通極其不便。當地的主要經濟收入來于農業(yè)和外出務工,經濟收入低,貧困問題普遍存在,當地大部分人仍然生活貧困。
"這地方這么窮,我們虧欠農民太多,是我們來晚了"初次調查走訪瀾滄地區(qū)的朱有用如是說。由于氣候惡劣、土壤條件差、交通不便,農產品種不出來更賣不出去,導致這片地區(qū)當地人生活依然貧苦。
當朱有勇看到村里有些農戶家徒四壁,住的不是平房而是茅草房,家里除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具之外,沒有一件是像樣的東西。他感慨不已,他知道農民生活確實困苦,自從以后他堅定了扎根在這里的決心,用自己的知識和行動幫助當地人脫貧。
朱有勇他深入基層,扎根農村。從2015年起,他深入農村地區(qū),充分運用自己的學識,發(fā)現當地農業(yè)是一個重要的經濟體。為此他調查研究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得出結論結合當地種植悠久的土豆來發(fā)展農業(yè)經濟。
朱有勇放下院士頭銜,帶領團隊深入每一個村莊,與農戶們一起研究種植冬季土豆。他不僅是對農產品生產上入手,而且結合電商經濟發(fā)展模式。
在他的組織牽頭下,很多農戶們受到各種專業(yè)的農業(yè)種植培訓,很多農戶第一次受到各大電商平臺的電商培訓。這樣農戶們不僅學會了如何科學種植,而且學會通過科技更好地把產品賣出去。與時代同行,清一色直播帶貨
互聯網科技不斷的飛速發(fā)展,由互聯網衍生而來的互聯網經濟成為一種現今主要一種經濟方式。例如網紅經濟,這種經濟是近來出現的較新的經濟模式,對于偏遠地區(qū)農產品推廣和售出是一個重要的渠道。
電商平臺通過直播推廣產品及增強產品的影響力,通過科技手段更加有效的將產品售出。直播帶貨的經濟效益與直播人知名度和影響力息息相關,網紅、大咖、明星等帶來的效益相對高一些。
看慣了明星網紅大咖的直播帶貨,你有沒有想過直播帶貨也有一股清流出現。這次的直播帶貨與眾不同,它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在網友面前,紛紛地網友點贊。
這次直播帶貨沒有明星大咖,也不是高端產品的直播,而是一個普通的電商助農直播。4月7日下午,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蒿枝壩村,就上演了如此特別的一幕。
"挑土豆,芽眼要淺、皮要光滑發(fā)亮。這樣的土豆做醋溜土豆絲、土豆燒牛肉、黃燜土豆都很好吃。"大家都可以看到,拼多多助農直播中,一個身著樸素,頭戴草帽的人在麻利地帶貨直播。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直播解說農產品之余,他還親自操刀下廚,在露天環(huán)境下有模有樣的用土豆做各樣的菜,網友通過直播瘋狂點贊。
一個工程院院士竟賣力地直播助農,在他身上所體現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值得我們尊敬!工程院院士的清一色直播帶貨,與以往直播帶貨存在不同。這不是為了個人作秀,而是深切為人民著想正確而又有智慧的辦法。朱有勇在直播中說到:"大家買一斤,就是為瀾滄扶貧出一份力,希望大家都來支持瀾滄扶貧產業(yè)。"
他用知識幫貧困地區(qū)的農民賣出產品。全國廣大網友在朱有勇院士身上沒有看到一絲絲作秀,看到這樣的方式,全國廣大網友在直播上紛紛點贊院士的行為,個個夸贊他是"農民科學家。"直播的經濟效益巨大,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下單,該地區(qū)的土豆被賣得精光!
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電商經濟已經逐漸成為一種經濟模式。偏遠地區(qū)因為網絡和經濟的問題,對于互聯網這樣的經營模式還存在很大的模糊。
為了能夠種好農產品,并把農產品賣出去,朱有勇可謂是花了很大力氣。他在云南農業(yè)大學組織牽頭,通過培養(yǎng)當地的學生學好知識回鄉(xiāng)助農;并組織開展對農戶的種植培訓和電商的經營培訓把農產品賣出去。5年來,瀾滄地區(qū)農業(yè)獲得了長足發(fā)展,經濟發(fā)展更上一層樓。身藏功與名,扎根基層
自古以來總有一些人,能淡泊名利,放下身份,心系人民,身藏功與名。在2000年,《自然》科學雜志刊登了一篇關于"控制稻瘟"的研究文章,這篇文章的刊登發(fā)表其瞬間就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討論。
文章在于水稻的防害、農藥使用問題及其水稻產量、質量問題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對于水稻種植的產值、質量和經濟是一種新的科學方法。理論上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其在實踐中得到成功。
這篇文章推出技術方法得到了中國水稻種植區(qū)的實驗證明,運用這項新技術種植水稻,水稻的產值及經濟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
技術推廣到國外也產生了很大的效益,一直被稱贊這是一項好技術。如此具有實踐效益的技術,在中國除了"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研究發(fā)表外,他就是被人們譽為"農民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然而朱有勇并沒有受名利的影響,他一如既往地踏踏實實搞研究做工作。在農業(yè)領域上發(fā)現了一個又一個新的理論,不斷推動我國農業(yè)科學進步;他在思想和行動上不被世俗所擾,而是不斷的地提高自我。在工程院做了研究,又深入大山扎根實踐,用自己的學識和行動幫助人民。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一個人不甘于平淡,奮發(fā)向上這并沒有什么錯,而是能夠在取得一點成就后仍然依舊如故的人少之又少。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yè)大學名譽校長的朱有勇甘于放下自己的頭銜,扎根基層,用自己的知識和行動為人民服務。
也許很多人不禁會問:"一個院士不該是在辦公室里研究學術,非得到基層去受苦受累,這是在作秀嗎?"非淡泊無以明志,這就需要一個謙虛、內心堅強的人。
而朱有勇院士何嘗不是如此。他堅守一線,通過自己的學識帶動貧困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甘于放下一切,這就是"農民院士"最美的樣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一個人需要的不是眼前的功名利祿,而是在他的內心深處的理想和責任?v覽古今中外,他們淡泊明志,心系天下,被人所銘記。
朱有勇甘于平淡,勇于放下自己的架子,扎根基層,貼近人民,為人民謀利。他用知識組織培訓農民科學種植,并適應互聯網經濟時代直播帶貨幫農戶售出產品,受人與漁。心中淡泊、心系人民的"農民院士"都應該值得我們每個人敬重。
發(fā)布時間:2021-09-21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yè)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zhèn)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xiāng)佐今明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yè),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xiāng)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xiāng)鎮(zhèn)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zhèn)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yè),是無錫市錫山區(qū)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zhèn)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zhèn)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wèi)市海原縣七營鎮(zhèn)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